蔡英文就職兩周年專訪:五加二計畫、美中貿易戰與「五缺」

  • 2018-06-18
  • RulingDigital

蔡英文就職兩周年專訪:五加二計畫、美中貿易戰與「五缺」

週一, 18 六月 2018 11:13

兩年前,蔡英文以壓倒性的勝利,成為亞洲第ㄧ位非政治世家出身的女總統。兩年來,她的民調支持度一路走低,成為藍綠陣營交相攻訐的對象。選前選後巨大的現實落差,這幾乎就是政治人物無可逃脫的宿命。

然而,我們也必須承認,蔡英文是一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。她不是一位媚俗的政客,人們也許可以懷疑她的能力,但卻很難質疑她的誠意。

在「520」就職兩周年前夕,蔡英文接受《財訊》雙週刊的訪問,強調過去兩年她都在做「打樁基礎」的工作,自己最滿意的,就是「確立台灣經濟,將走向穩定成長的趨勢」。

蔡英文用了一個未來式──「將走向穩定成長的趨勢」。的確,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,兩年並不算長,成績不可能一蹴可幾;但所有的政策都是一步一腳印的,未來其實就蘊藏在過去裡。這次,蔡英文很坦率地,接受了我們檢視她兩年來走過的足跡。

以下是蔡英文總統專訪內容摘要。

評兩年成績:把基礎做好,讓台灣經濟穩定成長

問: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與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,許多的經濟指標都已經轉好,如何看待過去這年對未來的影響?

不能把未來講的太rosy(太美好),但持平來論,2015年經濟成長只有0.8%,2016年我接下政府的時候,最大的挑戰是能不能保一,結果那年是1.5%,2017年超過預期,有2.86%的經濟成長。今年的經濟成長率,央行說是2.58%,主計總處估2.47%,外國有機構估到2.9%;一般預期,明年經濟成長大概也是這個規模。所以可以有個結論:穩定成長的趨勢已經形成了。

1

圖片來源:財訊

2018年有個重要轉折點,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和五加二產業計畫,內需產業已經變成台灣經濟發展第二個引擎(註:過去主要引擎只有出口)。過去很長時間,我們希望內需扮演重要角色,但一直撐不起來,今年內需開始可以了,無論是前瞻計畫或五加二,內需對經濟的貢獻會愈來愈明顯。

今年國際市場幫了我們,國內消費也增加一些,很多機構都預測今年經濟成長中,內需已經開始在拉升,它會占GDP比率更大,消費也在成長,好幾個outlet投資案正在準備中,而且規模都不小,這表示消費力有起來了;今年概估,第一季民間消費成長3.02%,消費成長原因就是股市好、加薪、減稅,消費確實在往上走。

這兩年來我做的事情,就是把基礎打樁做好。過去,如果國際環境不好,台灣市場也不好;國際環境好,台灣也會順著往上走。從今年開始,如果國際環境持續穩定,台灣經濟成長力道會更強,如果國際情勢有波動或不穩定,台灣的波動不會太大,因為很多「操之在我們」的因素都發展出來了,可以發揮功能。

執政兩年來,我覺得最好的一件事情,就是讓內需、可操之在我等因素,成為支撐台灣經濟穩定成長的強大後盾。

 

問:總統好像愈來愈有信心,而且經濟數據表現成績也很好?

如果不是數據看起來不錯,我們一定是四方攻擊的目標,數據至少頂住四方的炮火。

看投資環境:五加二計畫會帶動更多投資案進來

問:但截至去年為止,國內投資率仍持續下滑,民間感受似與政府不同,該如何解讀?

五加二產業帶進來的投資案很多,例如風電經估算將帶來1.2兆元的投資,光電有1.3兆元的投資,其他如國艦國造、生醫,也是很大的投資來源。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要花很多錢,也會帶動民間投資,顯現出來的是未來投資的方向,這個數字應該相當龐大,但不一定會反應在短期計算GDP的投資案。

2

圖片來源:財訊

有些人拿2016、2017年的投資數額來虧這個政府,說投資案好少喔,但這兩年是一個轉折點,從2015年的投資額要拉上來,確實需要一點時間;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投資會占GDP的21%,已經回到正常水準,而且後期會更多。

政府有一個投資庫存概念,依經濟部統計,民間企業在台灣五億元以上的投資案件,2017年有四百多件,投資金額約1.8兆元,今年前三個月已有近八千億元投資案,這些案子是已經在進行、但還沒有進入GDP計算裡,它的前置作業完成後資金就會進來,才會進入GDP計算,未來投資率會更高。

問:面對金融帳持續外流,超額儲蓄也仍不斷創新高,政府會如何看待並解決

央行前總裁彭淮南說,資本外流顯現的就是經常帳有大額順差,表示經濟表現不錯嘛,但我們要持續努力的是國民財富,如何把它留在國內做投資。所以要思考幾個面向,一、財富管理能量要不要起來,二、如何把錢導入產業投資機會,三、金融市場裡,很多金融商品設計,可以把錢從持有財富者手上導入建設性需求。

另外,薪資所得者都是靠薪資在過日子,或是靠銀行存款的利息,每個人都要加強理財能量管理,不管是個人理財管道或可利用商品,過去守薪水守利息過日子,但很多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,小額投資人也可以參與,我們在稅改上已想到這點,所以透過減稅的方式,給小額投資人一個友善的投資機會。

看資金流動:風電付學費,讓全新產業在台生根

問:企業與人民有這麼大筆的資金流出或閒置,是否表示對投資沒信心?政府該如何鼓勵這些資金投資在台灣?

很多人說要把資金導入基礎建設,我們也討論了很久,例如風電和光電要投入這麼多資金,難道不能用自己的資金嗎?問題是資金如何導入這些建設裡,這是台灣金融業前所未有的挑戰,就是所謂「專案融資」的能力。

3

圖片來源:財訊

現在國內銀行都要有抵押品才借款,但專案融資講的是,未來的生產在建設過程中如何投入資本,投資人必須是成熟的;再者,金融業必須有能力處理風險評估、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。

例如風電就是一個專案,風電案幾乎都是國際性專案融資的團隊在處理,國內銀行沒有這個能力,有能力的都是風電發展好的,如英國和歐盟幾個國家來和我們合作;我們要利用這個機會學習專業融資的操作,我有特別拜託行政院、金管會和公股銀行,專案融資一定要做,否則資金就沒辦法導入有未來性的產業。

資本市場常常有這種「高風險但有未來性」產業,股價常都受消息面影響,這個不好嘛!要有專業機構去做風險評估和評價,讓投資人有個參考,台灣缺的就是這些;下一個世代的融資,就是對風險掌控、風險分擔和風險管理的能力,如果可以做,產業和金融市場都可以做起來。

問:但也有人質疑,風電都是國外的技術與團隊,錢都被外國人賺走了?

風電投資是創造國內產業生根的機會,增加本土的能量跟人才,也提供就業機會,現在我們是付學費沒有錯,但如果不做,台灣每年能源進口金額大約兩兆元,錢一樣是外國賺走。

或許很多人覺得風電這個階段的利益,外國人賺得比較多,但你要想這後面所帶來的是什麼?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產業在台灣生根的機會,例如海事工程的團隊有機會可以發展,專案融資團隊也可以開始出現。此外,我們還可學習風機製造的量能,進一步學習到系統性的整合。

台灣廠商的關鍵零組件都做的很好,但不會做系統性的整合,我們下一個世代的產業要有未來性,就是要有系統性整合的能力,這就是一種投資,不是只看現在。

問:最近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劇烈,不少上市公司分拆或下市,政府如何讓讓資本市場更活絡更健全?

資本市場本來就來來去去,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,資本市場應該跟它的經濟活動,在地緣上是最緊密的;這個國家在發展什麼產業,最佳的資本市場就在這個國家裡,為什麼要讓本土產業活絡,因為產業在這裡,最好的資本市場就在這裡。

有人說生技業要到香港這件事情,我是覺得不太容易,因為真正了解生技的還在這裡(指台灣),只要記住這個原則就可以了解,為什麼有人上市有人下市,來來去去;這是在調結構,所以,可以擔心,但不用太憂心。

評美中貿易戰:台灣轉骨成功,具全球布局能力

問:美中經濟戰持續角力,台灣會扮演什麼角色?政府政策會如何調整因應?

台灣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先保自己啦!我們在這個貿易戰中,要去尋找下一個階段的布局,我們已經開始製造智慧化的過程,這會吸引製造業回到台灣來,尤其是高階製造;因為智慧製造講究是系統設計,機器設備精密打造,尤其是系統設計、系統管理能量,將來我們都會很強,在這種情形下,我覺得比較高階的生產統統會回到台灣來。

另外,我們也開始多元布局,所以為什麼要有新南向政策,就是把生產基地多元化。在貿易法則中,最重要的是rules of origin,就是看產品組成中,與發生衝突的國家,它的成品在你的最後產品中的含量是多少;台灣廠商都有能力做多元布局,今天的貿易戰是美國和中國有磨擦,明天可能是別的國家,台灣廠商在多元布局下,可以用不同組成去進入一個市場。

問:現在市場觀察,美中貿易戰是兩強的戰爭,台商在這場爭端中會不會受傷?

我覺得台商都很聰明,該布局的都已經布局了,可以關心但不必太憂心。因為第一、台商在很多供應鏈還是占有關鍵性的地位,第二、我們的企業布局其實是滿靈活的,我常在講,台灣經濟這30年來累積最大的資產是哪些?就是那幾家知名的電子製造企業的老闆,不是他們有形的資產,而是他們全球布局的能力。

問:政府這兩年來致力於調整台灣產業結構,繼五加二創新產業之後,接下來的計畫是什麼?

五加二創新產業確實是經濟和產業結構轉型最重要的計畫,如果成功的話,我們這幾年來一直想轉型、但轉不過去的情況,總算是過去了,就是台灣話說的「轉骨」成功。

目前產業轉型都是用現有的政策做支持,例如物聯網,我們把法律修好讓法律更友善,我們組了大聯盟,讓業者可以聚集一起和政府互動,也有一些是政府以財政或其他政策面去補強,讓產業轉型能夠很快往前走,但走到一個程度會發現一個問題,就是基本面問題。

很多人問我,五加二產業參訪之旅後,接下來我要走什麼?我說,我要走基礎建設,因為基礎建設如果沒做好,現在用政策、政府協助累積出來的動能,可能撐不下去。五加二創新產業之後,我們走向基本面的檢查,包括強化軟硬體、強化內容應用能量,更必須從基本面去看問題。

4

圖片來源:取自總統府網站

談下一階段;重新檢視國家經濟戰略與資源分配

問:基本面的問題包括哪些面向,政府會怎麼做?

我常常在問,五加二產業如果要繼續往前走的話,需要做什麼?第一是人才,這不只有職業訓練、短期人才轉軌或人才培育;我們的教育面,老實講整個體制有點僵化,從經濟學來講,有個名詞叫time lag(時間落差),市場需求和人才培育的過程有落差,未來如何培育每個世代的台灣人,讓他們可以支撐每個世代產業的永續發展,教育制度必須重新檢討。

第二,從台灣人口結構的問題,去思考經濟產業發展的方向。我們是要改變人口結構,或是讓現在人口結構的趨勢可以和未來經濟發展相配合?現在的政府必須要有未來觀,否則現在所面臨的很多挑戰,是坐在那裡等著情況惡化。

第三,台灣最大優勢,是產業聚落非常多,高鐵已將產業聚落連結起來,應把這些產業聚落,再透過交通、科技與其他方式做一個大連結,把台灣變成一個大型的聚落;這對台灣將來以研發、高科技為導向的產業發展的策略來講,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建設,也必須從現在就著手規畫。

第四,檢討資本市場,資本市場若不能活絡,就創造不出我們需要的金融商品或金融人才。經濟發展不外是產業跟金融面的相輔相成,如果金融面不能提供產業和基礎建設必要的支持,兩者速度都會降下來。我們拚命做五加二創新產業,已大致把軌道鋪好,現在把車子放在軌道上推,但接下來資本面不處理的話,五加二產業源源不斷的資金需求要從哪裡來?

還有更大的問題,這也是社會面的問題,我們社會累積了這麼多超額儲蓄,放在銀行裡生不到一趴的利息,財富管理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。資本市場要重新檢查一遍,這個工程很耗大,但因為把五加二計畫列為最優先,資本市場的討論密度不夠高,現在還在討論當中。

最後,就是持續解決「五缺」的問題,更深一層來看,五缺基本上是生產要素型的東西,例如電廠不可能一直蓋下去一直蓋下去,我們要先體認天然資源可以支應到何種程度,必須形成戰略,規畫下一個世代的水電等供需情況。

現在行政院提出的五缺計畫,是以國家可掌握的資源,透過最有效的配置,緩解五缺情況;但是五缺後面代表的是什麼?就是國家有限資源如何做最有效的利用與分配,這是最根本性的問題,國家的資源與產業經濟策略如何重新檢視一遍,將是下一階段要做的事。

本文經財訊授權刊登,原文刊載於此

責任編輯:朱家儀
核稿編輯:翁世航